400-1688-119
<

赋能前端AI应用,构建行业智能生态,5G执法仪引领时代潮流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08-27 09:26 浏览次数:

近年来,各行政执法机关不断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执法中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不透明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和政府公信力。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应急消防、民航、铁路、司法等各部管理部门都明确发文对行政执法规范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是规范执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行政执法机关通过文字、音像等记录形式,对行政执法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全部过程进行记录,并全面系统归档保存,做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在规范执法程序,对涉及人身自由、生命健康、重大财产权益的执法活动,实现全过程音像记录。使用好音像记录直观有力的证据作用,对于公正执法、透明执法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规范执法全过程记录,一方面是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纪律;另一方面,要从技术手段保障,提高执法人员执法记录仪佩戴要求。执法记录仪的功能、性能强弱对执法记录过程好坏,执法是否公正高效意义重大。随着以5G、AI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执法领域迫切需要更多、更好、更先进的适应实战需求的执法仪装备来支撑各项工作业务的开展,通过新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提升执法公正性、透明性和执法效率。5G作为国家引领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新经济的基础性平台,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国内大城市已经初步完成5G网络部署,实现了5G商用。而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在催生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对执法领域也具备较强的赋能作用。执法记录中视频记录由于具备直观有力的特点,在执法取证中重要性非常高。执法记录呈现了视频证据高清化、执法过程从单兵到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而5G恰逢其时,能充分契合执法仪高清联网视频记录需求。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算法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执法过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拍照、录像取证,基于机器视觉的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AI应用也日益迫切。因此,5G+AI新技术发展趋势重新定义了执法仪,执法仪支持5G+AI正逢其时,大势所趋。
以公共安全领域为主战场的执法记录仪,经过了十余年的漫长发展。而今,简单的单警离线图像采集已是过去式,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成为新的方向。
1、网络化 
早期执法仪主要是工作在单兵场景,执法仪离线采集音频、视频信息,然后在指定地点的采集站把执法单兵采集数据通过网络上传后台管理系统存档,在后台管理系统检索、回放及分析。这种方式证据采集和证据检索分析是独立进行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单兵离线采集证据时也存在证据被人为篡改的风险。随着移动宽带通信网络的发展,执法仪作为移动单兵,需要能通过运营商移动宽带网络或执法部门移动宽带专网实时接入执法部门后台融合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在线视频、图文回传,支持在线PoC语音对讲等功能。
2、视频超高清化 
早期执法仪限于硬件技术条件及移动网络条件,视频清晰度有限,视频编码格式支持一般低于1080P。细节不足,在某些AI视频分析时,识别度低,误差较大,不能满足某些超高清智能识别场景。随着5G发展和逐步商用,移动网络带宽更大,连接数更多,时延更低,这为移动执法仪支持多路更高清的视频编码格式(如 4K),实现远程AR/VR单兵应用及AI前端应用创造了条件。执法仪支持5G是应有之义。
3、功能多样化、智能化 
早期执法仪主要是用于视频取证。随着时代发展,执法部门业务越来越复杂,需要的执法设备越来越多,一线执法人员由于携带设备过多,不堪重负。一机多用日益成为一线执法人员普遍需求,执法仪需要支持GIS定位应用、音视频离线取证、音视频在线实时回传、PTT集群对讲、人脸识别等AI应用。随着执法仪网络化发展,执法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取证,还需要执法仪具备前端AI能力,能实时通过前端人脸识别、车辆识别发现嫌疑人或罪犯,就地扣留和羁押,提升执法效率。
5G执法仪支持5G+AI,是执法行业时代发展的要求,反过来,具备5G+AI能力的执法仪又能更好的确保行政机关依法履行法定职责,高效执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